图片


灸,灼也,从火,久声。” 艾灸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,即用燃烧的艾绒(艾条)熏烤一定的穴位,以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。



图片

其一,艾灸施加于身体的穴位上,需要久灸、重灸才能起效


艾条或者艾炷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力可以产生治疗作用,但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灸量”。


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和水平等。掌握灸量,有助于提高疗效,防止不良反应。

《医宗金鉴·刺灸心法要诀》说:“凡灸诸病,火必足,气到始能求愈。”意思是说要想达到艾灸产生治疗效应的灸量,也就是产生得气感,“火必足”。“火必足”就是要在穴位上多灸,久灸且重灸。古代人很有意思,按照年龄确定灸量,叫做随年壮。


《素问·骨空论》记载:“灸寒热之法…以年为壮数。”


比如你今年40岁,那么在穴位上你适宜的灸量就是40壮,这种方法便于记忆,切合实用,非常适合家庭自我保健。现在我们使用一般都用艾条配合灸器做的,灸疗其实是很灵活的,不必墨守陈规,只要艾灸时皮肤微微发痒、发红或者有一点点痛即可,有些人或有时候会出现放射传导感更佳,中医称为“得气”


有了得气感就说明产生了明显的治疗作用,也就是达到了灸量,这样就可以了,应用时千万不要矫枉过正,灼伤皮肤,化脓感染。应掌握的原则就是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,使艾灸的刺激达到足量,维持温热效应的持续性,体现“久灸”的特点。


图片

其二,艾灸治病养生要持之以恒,长期坚持使用才能发挥神奇的疗效。


艾灸通过激发和扶助人体的正气来预防和治疗疾病,保健延年。这个过程是要不断积累,以外部艾灸的星星之火点燃人体熊熊的生命之火,只有在生活中与艾灸时刻相伴,才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美好。在古代一本灸法专著《扁鹊心书》中有首诗是这么说的:“一年辛苦唯三百,灸取关元功力多。健体轻身无病患,彭鑯寿算又如何。”


在斗转星移的365天中,时常不忘灸一灸我们身上的穴位,久而久之,就会变得身轻体健,不仅不生病,人人都能像彭祖一样长寿。古人特别强调要坚持施灸,日久其效自现。张杲在《医说》中就强调“若要安,三里莫要干”,持之以恒地用艾条对自己进行灸疗,善待自己的身体,生命之火就会更加灿烂。


图片

其三,艾灸的“久”体现在防病养生,益寿延年上,也就是说灸火可以帮助每一个普通人寿至天年。


天年是什么呢?


古人认为:“人能顺天之五行六气者,可尽天年一百二十岁矣。”由此可见,天年是指120岁。古人认为只要顺应自然,养生得法,人是可以活到120岁的,现代医学也支持这种观点。既然120岁的天年不是梦想,如何才能寿至天年呢?


既要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更要积极养生摄护,才能“形与神俱,度百岁而去”。


养生的方法很多,艾灸有独特的功效。

《医学入门》记载:“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,元气坚固,百病不生”;“凡病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。可见灸疗在古代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